麦克风的测试条件; MIC的使用应规定其工作电压和负载电阻,并对不同使用条件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。
电压消耗1.电流消耗:麦克风的工作电流主要是VSG = 0时FET的电流。
根据FET的分级,麦克风可以制成不同的工作电流。
然而,对于低工作电压和高负载电阻,对工作电流有严格的要求。
电气原理图显示VS = VSD + ID×RL ID =(VS-VSD)/ RL,其中ID FET在VSG处等于零。
电流RL是负载电阻VSD,即FET的S和D之间的电压降VS是标准工作电压。
总要求是100μA<100。
IDS&lt; 500μA2。
灵敏度:在单位声压下产生电压的能力。
单位:V / Pa或dBV / Pa有些公司使用dBV /μBar-40 dBV / Pa = -60dBV /μBar0dBV / Pa = 1V / Pa声压Pa = 1N / m2 3.输出阻抗:基本等效负载电阻RL(1-70 [%])。
4,方向和频率响应特性曲线:a,全向:MIC灵敏度在相同距离的任何方向上相等,全方位MIC的结构全部密封在PCB上,因此,声压仅来自MIC声音孔进入,因此是压力型麦克风。
频率特性图:b。
单向单向MIC具有方向性。
如果MIC的音孔与声源相距0度,则灵敏度在0度时最高,灵敏度在180度时最低,并且心形是全方位的。
单向MIC的结构不同于全向MIC的结构。
它在PCB上有一些孔。
声音可以从音孔和PCB的开口进入。
MIC内部还配备了吸音材料,因此介于两者之间。
MIC之间的压差。
频率特性图:c。
去噪类型:差压式MIC。
它与单向MIC的不同之处在于内部没有吸音材料,其方向图案是8字形。
频率特性:5。
频率范围:全向:50~12000Hz 20~16000Hz单向:100~12000Hz 100~16000Hz去噪:100~10000Hz 6.最大声压级:指MIC的失真3 [%]声压级,声压级定义:20μpa= 0dBSPL MaxSPL为115dBSPLA SPL声压级A为A加权7,S / N信噪比:MIC在相同条件下的灵敏度与麦克风本身噪声之比,有关详细信息,请参阅产品手册噪声主要是FET本身的噪声。
1.从工作原理:碳颗粒型电磁式电容器驻极体型电容器(以下主要基于驻极体型)压电晶体型,压电陶瓷型二氧化硅型等.2。
尺寸点,驻极体可分为几种类型。
Φ9.7系列产品Φ8系列产品Φ6系列产品Φ4.5系列产品Φ4系列产品Φ3系列产品各系列高度不同3,麦克风头方向性,可分为全向,单向,双向(也称为去噪)4,从偏振模式,隔膜式,后极式,前极式可分为门点焊式,门压式,极环式5型,外接式连接方法,常见焊点类型:L型带PIN引脚型:P型同心圆:S型从静电中已知,对于平行板电容,有以下关系:C =ε。
S / L ...... 1是电容器的电容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,与两个板的面积成正比,与两个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。
另外,当电容器充有一定量的Q时,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必须形成一定的电压,具有以下关系:C = Q / V ...... 2对于驻极体麦克风,里面有振动。
由膜,垫圈和板组成的电容器。
由于膜充满电荷并且是塑料膜,当膜片受到声压时,膜片振动,从而改变膜片和板。
它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,并且产生了Δd的变化。
因此,从等式1可知,ΔC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,并且等式2也知道由于ΔC的变化引起的充电再次固定电荷,因此ΔV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。
这最初完成了从声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。
由于该信号非常弱,内部电阻非常高,不能直接使用,因此也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。
FET FET是电压控制元件,其输出电流由源极和栅极电压控制。
由于电容器的两极连接到FET的S和G极,因此在FET的S极和G极之间增加Δv的变化,并且FET的漏极电流I产生ΔID的变化。
数量,因此该电流的变化量在电阻器RL上产生ΔVD的变化。
可以通过电容器C0输出该电压的变化量。
该电压的变化量是由声压引起的,因此整个麦克风就完成了。
声音和电源的转换过程。
FET(场效应晶体管)MIC的主要成分用作阻抗变换或放大。
C:它是一种可以通过膜片振动改变电容的电容器,膜片振动是声电转换的主要组成部分。
设置C1和C2以防止射频干扰,并且可以分别抑制两个射频频带的干扰。
RL:负载电阻,其大小决定了灵敏度。
VS:工作电压,MIC提供工作电压。
CO:隔直电容,信号输出。